全國服務熱線:
400-713-0022
現代農業區別傳統農業的四個顯著特征
發布時間:2020-06-18
現代農業區別傳統農業的四個顯著特征
1 產業鏈越來越復雜, 長短交織
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的一個顯著特點, 就是產業鏈大大延長, 形成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緊密結合的產業體系, 成為一個比較復雜的經濟系統。其中先進的技術、儀器、物聯網如現代農業監測系統等,都給現代農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現代農業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是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 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 使農業的內涵不斷得到拓寬和延伸,農業的鏈條通過延伸更加完整, 農業的領域通過拓寬, 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尤其是食品供給的鏈條越來越長, 環節越來越多。一種食品從農場到餐桌, 要經過生產、加工、流通等諸多環節, 食品的供給體系趨于復雜化和國際化。各國按比較優勢原則調整和重組國內農業資源, 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 實現資源和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雙向流動, 參與國際經濟循環, 形成農業國際化產業鏈條, 整體地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2 地域特征明顯, 與當地農業資源關系緊密
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 現代農業系統內的某些產業會受到集聚規模效益的驅動, 向特定農業資源的地理區域集中, 從而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地域特征明顯的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現代農業會按照區域比較優勢原則, 突破行政區劃的界限, 形成有特色的作物帶和動物飼養帶, 使分散農戶形成區域生產規模化, 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種依據當地農業資源、產品品種和基礎優勢, 以產業化為基礎, 以創新為動力, 以形成國內外競爭優勢為目標, 以持續增收增效為目的, 形成某種特色和相當生產經營規模, 一業為主各業有機協調發展的農業地域, 也被稱為優勢農產品產業帶。
日本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 特別強調與地域農業和農村發展相結合。它不僅在發展地區經濟和提供就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且為農村提供了穩定的產品銷路。生產者從事農產品加工, 發揮當地的比較優勢, 生產具有家鄉風味的特產, 在全國形成了“一村一品運動”, 現在有的已擴大到“一縣一品”。聞名全國的有大分縣種類繁多的醬菜、黃醬等特產, 北海道的“十勝葡萄酒”, 秋田縣的“田園火腿”, 山形縣的“月山葡萄酒”, 長野縣的“信州黃醬”等等, 不勝枚舉。上述典型都在山區和半山區農村, 年銷售額少則2 億日元左右, 多則 6.5 億日元以上。現代農業的區域布局特征要求優勢農產品應具備一定的產業化經營水平和潛力, 生產基地或加工能力達到較高水平, 產品的流通渠道暢通, 有較大型的批發市場, 有較強的社會化服務能力, 中介組織比較發達。農產品區域布局的優化和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 又會促進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 現代農業產業鏈中主導環節后移, 主要集中在產后環節, 產前、產中和產后環節并不完全統合
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農業勞動力份額的減少是一個普遍的趨勢。隨著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增長和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 勞動力首先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 人均國民收入持續提高時, 勞動力便進一步從第一、第二產業流動到第三產業。現代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產生了專業化分工, 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入引起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與此同時傳統農業部門自身不斷縮小, 產后的涉農加工、流通企業開始成為這個鏈條的主體, 大量的利潤與產值也逐漸流向產后加工、銷售環節。在發達國家, 產后環節尤其是農產品精深加工已成為提高農業競爭力和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手段, 產后部門的發展規模最大, 其產值是產中環節的 4 倍多; 發達國家的農產品中, 大約有 80%的動物產品和 70%以上的植物產品要通過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能銷售。
現代農業系統內的龍頭企業對這個系統總產值的貢獻占據著主導地位, 通過產后涉農企業的帶動或者輻射, 成千上萬的農戶進入聯合體, 從而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有機連接。產后涉農企業帶動著現代農業系統, 使得整個產業鏈條外與市場接軌, 內與農戶聯結, 既滿足了市場需要, 又給這個鏈條上的各環節帶來了利潤。
4 農業產業組織兩極分化, 產業組織結構呈現出“啞鈴型”特征
現代農業系統內的產業組織開始出現兩極分化, 產業組織結構呈現出“啞鈴型”特征, 即整個產業由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和少量大型跨國公司構成, 中小企業在產業體系中數量大, 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與條件。